浅谈舍利崇拜

文 | 圆会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深深感受到在学佛的过程中,眼高手低,力不从心的困难。

毕竟知易行难!

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但是,我们也知道,如果能够进而提升到宗教生活;以慈悲、禅悦、智慧,自我升华和超越,那将是一个多么和乐的人生啊!

因此、佛教徒在生活中,如果能够学习把佛法落实在大小的事情上,让生活与佛法相互融合,相信我们将能培养更为客观和敏锐的观察力,少一分执着,多一分正见,利己利人。

在佛法交流会上,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佛教徒这么问:什么是舍利?佛教不是理性的宗教吗?搞什么崇拜呢?

其实舍利是由梵文而来,梵文称为sarira,即人死后的遗骨。从佛教立场,舍利的供奉瞻仰,只限于对于佛陀、菩萨、罗汉和高僧大德所遗留的灵骨。

佛教中最早的舍利是佛陀的遗骨。释尊入灭后,舍利分给当时的八位国王供养。其中一分装在石壶的遗骨,在1898年被法国人在尼泊尔的一个大塔遗址所发掘出,上面刻着“释尊舍利,迎毗罗卫国释迦族人供养的字样”。过后人们也在其它地方发现佛陀的舍利,在印度发现佛陀大弟子舍利弗、目键连的舍利,在南京发现玄奖三藏的舍利等等。

从佛教的立场来说,舍利崇拜是佛教的传统和信仰之一。佛教认为,佛陀入灭后,遗体火化成的舍利,象征佛陀智慧和德行的结晶。后世弟子以虔诚的心供养崇拜舍利,是为提醒自己,要从对“有形有相的色身舍利”(灵骨)的崇拜,提升到对“无形无相的法身舍利”(智慧)的学习。

这些年来,中港台和本地举行的佛牙舍利和佛指舍利瞻礼祈福法会,风靡一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人群当中,有的抱着虔诚敬仰之心,有的怀着好奇心,有的则来求福报。主办机构则希望公众通过对舍利的瞻仰,建立和协社会.也希望舍利激发佛教徒的修持善念,培养宗教情怀,学习佛陀留下的究竟圆满的智慧。

祖师大德提醒我们,对于舍利持有正确的认识,对修持将有一定的帮助。

当代汉传佛教高僧印顺导师2005年6月圆寂后.肉身化为五彩缤纷的舍利和舍利花,有碧绿,粉红和金黄色等。不过导师生前曾经告诫弟子:不要一味执着有形的舍利应该传承的是佛陀的法身舍利―智慧。

「金光明经」:“舍利是戒定慧功德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印顺导师在妙云集的「佛法是救世之光」中解释说:供养舍利,不但有敬爱追思之意,舍利更是鼓舞我们向上的巨大力量,能引发我们的信心、向上心、善念,向真理的追求。

导师说:舍利是火化后的骨灰,骨灰中的坚固微粒,就是舍利子……太虚、印光、章嘉等大师的舍利,值得我们尊敬,建塔供奉,是因为他们生前的慈悲、智慧、自利利他的德行。

「华严经」特别强调法身舍利。善财童子第二十六参时,参访了佛舍利塔的守护人毗瑟底罗居土。当时毗瑟底罗居士不但没有把舍利拿出来让善财童子瞻仰反而告诉他:我每次打开如来舍利塔时便念念人于佛种无尽三昧,得知诸佛殊胜之事……随见此世界一切诸佛相续出现。

“一切诸佛相继出现”的无限生机,说明佛陀的法身慧命是无穷无尽的。遗骨舍利所象征的便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身无相、慧命不灭、佛种无尽。

有关舍利的感应和神迹固然无庸质疑,不过,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勉我们不可舍本逐末,只为崇拜,不求真理。唯有学习佛陀的慈悲和智慧我们才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之路,从忧郁、苦恼、恐俱、愤怒中,得到安详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