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与睡眠

文 | 远尘

佛陀住世时,经常教化弟子,当勤行精进,调伏睡眠,以防止因贪图睡眠障碍道业。在佛陀看来,睡眠是修行的最大障碍之一,因而佛陀在各种场合都警示弟子警醒睡眠,常行精进,慎勿放逸。

佛陀为让弟子克服睡眠障碍,甚至要求弟子昼夜六时都应精进修行。如《佛遗教经》云: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
 
佛陀指出,比丘应当珍惜光阴,在白天辛勤修习各种善法,在夜三时的初夜和后夜,也当精进修学。中夜当诵经,将善知识教授的内容消化后,方可安心睡眠。睡眠本身就是一种烦恼,像毒蛇一样妨碍我们修行,因此,比丘应当常思世事无常,勤行精进,早日求得解脱,切不可贪图睡眠,浪费大好光阴。

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告诫弟子,对于睡眠当常怀知足之心,不可贪舒适享受。经云:“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佛陀指出比丘当睡眠知足,不可贪求。

佛陀虽然反复强调比丘当精进用功,不令时光空过,但并非让比丘毫不休息,专修道业,而是劝诫弟子在修行时要松紧适度,处中得道。在《四十二章经》经中,有位沙门因听从佛陀精进修道的言教,不但白天精进行道,而且晚上也不休息,持续念诵《迦叶佛遗教经》,由于过于用功,遂产生了厌倦情绪,退失道心。佛陀得知后便告诫道,修行就像弹琴一样,若过于用功,就会身心疲惫,一旦身心疲惫,就会生起烦恼。烦恼一起就会退失道心,增加罪过。但是,如果懈怠放逸,则同样会道业无成,因此,只有松紧适度,劳逸结合,才能永葆修行活力,最终成就道业。

从佛陀的教诲可知,昼夜六时勤行用功,并非令弟子一切时中都不休息,而是要做到善于调节,劳逸结合,既不虚度时光,也能促进道业增长。阿那律尊者,初出家时,每当听佛陀讲经,就呼呼大睡。于是佛陀就批评他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被批评后的阿那律向佛陀求忏悔并发愿说:“从今以后,尽形寿,不再睡眠。”由于精进修行,不再睡眠,没过多久,便患了眼病。佛陀知道后,就劝慰他说:“修行放逸不行,但太过用功也不行。众生要有食物才能生存,眼 睛当以睡眠为食。修道当不放逸,但也不可不睡眠,你应当睡眠,保护眼睛。”虽然佛陀劝告他睡眠, 但阿那律仍坚持自己的誓愿,不肯睡眠,不久他的眼睛瞎了。阿那律双目失明后,佛陀十分怜悯,教他修习金刚照明三昧,很快获证天眼通。他也因此成为天眼第一的弟子。

其实,佛陀在经中提到,于中夜时分可以稍加休息,恢复体力。但对于大多数比丘来说,即便是中夜休息,他们也多是以常坐不卧,胁不至席禅坐方式来取代休息。因为,坐禅可以静心,调伏散乱心,从而达到休息的效果。

不仅佛陀,历代祖师也主张修道者应当减少和调节睡眠,以更好地促进道业进步。在《童蒙止观》中,智者大师指出出家修行者当“弃睡眠盖”。大师指出,睡眠会遮蔽真心,是修行的大障碍。一个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要善于调节睡眠,因为睡眠是无明惑覆,不可放纵。若睡眠过多,不仅会废弃所修的善法,也会失去已修得的功夫,导致自心暗昧,善根沉没。当修道者能够觉悟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此才可栖心圣境,定境现前。如果修行者睡心太重,可用禅镇杖警醒自己,以驱除睡眠之魔。

总之,作为一个修道者,应当经常思维无常之苦,调节并减少睡眠,充分利用宝贵时光精进修道,最终取得道业成就,为今后弘法利生奠定坚实基础。